三、案例分析题(共4题,每题20分)
案例(一)
【背景资料】
某单位承建一钢厂主干道钢筋混凝土道路工程,道路全长1.2km,红线各幅分配如图1-1所示。雨水主管敷设于人行道下,管道平面布置如图1-2路段地层富水,地下水位较高,设计单位在道路结构层中增设了200m厚层。项目部进场后按文明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封闭管理,并在现场进出口设置了现场“五牌一图”。
背景资料:
某单位承建一钢厂主干道钢筋混凝土道路工程,道路全长1.2km,红线各幅分配如图1-1所示。雨水主管敷设于人行道下,管道平面布置如图1-2路段地层富水,地下水位较高,设计单位在道路结构层中增设了200m厚级配碎石层。项目部进场后按文明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封闭管理,并在现场进出口设置了现场“五牌一图”。
道路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:
事件一:路基验收完成已是深秋,为在冬期到来前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,项目部经过科学组织,优化方案,集中力量,按期完成基层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时做好了基层的防冻覆盖工作。
事件二:基层验收合格后,项目部采用开槽法进行DN300mm的雨水支管施工,雨水支管沟槽开挖断面如图1-3所示。槽底浇筑混凝土基础后敷设雨水支管,现场浇筑C25混凝土对支管进行全包封处理。
事件三:雨水支管施工完成后,进入了面层施工阶段,在钢筋进场时,试验员当班检查了钢筋的品种、规格,均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,经复试(现场取样)合格,却忽略了供应商没能提供的相关资料,便将钢筋投入现场施工使用。
【问题】
1设计单位增设的200mm厚级配碎石层应设置在道路结构中的哪个层次?说明其作用。
2.“五牌一图”具体指哪些牌和图?
3.请写出事件一中进入冬期施工的气温条件是什么?并写出基层分项工程应在冬期施工,到来之前多少天成。
4.请在图1-3雨水支管沟槽开挖断面示意图中选出正确的雨水支管开挖断面形式.[开挖断面形式用(a)断面或(b)断面作答
5.事件三中钢筋进场时还需要检查哪些资料?
【参考答案】
1.(1)垫层。(2)作用:排水作用。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,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,扩散由99.00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,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。
2.五牌:工程概况牌、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、消防安全牌、安全生产(无重大事故)牌、文明施工牌;一图:施工总平面图。
3.(1)当施工现场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℃,或最低环境气温低于-3℃时,应视为进入冬期施工。
(2)水泥稳定土(粒料)类基层,宜在进入冬期前15~30d停止施工。
4.(b)断面。
5.检验报告、(质量)合格证。
案例(二)
【背景资料】
某城道路局部为路堑路段,两侧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护坡,挡土墙高出路面约3.5m,顶部宽度0. 6m,底部宽度1.5m,基础埋深0.85m,如图2-1所示。
在夏季连续多日降雨后,该路段一侧约20m挡土墙突然坍塌,该侧行人和非机动车无法正常通行。
调查发现,该段挡土坍塌前顶部荷载无明显变化,坍塌后基础未见不均匀沉降,墙体块石砌筑砂浆饱粘结牢固,后背填土为杂填土,查见泄水孔淤塞不畅。
为恢复正常交通秩序,保证交通安全,相关部门决定在原位置重建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填,如图2-2所示。
施工单位编制了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,其中包括:提前与商品混凝土厂沟通混凝上强度、方量及到场时间;第一车混凝土到场后立即开始浇筑:按每层600mm水平分层浇筑混凝土,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:新旧挡土增连接处增加钢筋使两者紧密连接;如果发生交通拥堵导致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,可适量加水调整混凝土和易性;提前了解天气预报并准备雨季施工措施等内容。
施工单位在挡土墙排水方面拟采取以下措施:在边坡潜在滑塌区外侧设置截水;挡土增内每层泄水孔上下对齐布置;指土墙后背回填黏土并压实等指施。
【问题】
1.从受力角度分析挡土墙坍塌原因。
2.写出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的钢筋设置位置和结构形式特点。
3.写出混凝土浇筑前钢筋验收除钢筋品种规格外应检查的内容。
4.改正混凝土浇筑方案中存在的错误之处。
5.改正挡土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错误之处。
【参考答案】
1因挡土墙未设置反滤层导致泄水孔淤塞不畅无法排出,加之多日降雨致使墙后土体过湿,自重变大,造成挡土墙
2.(1)在墙背、墙趾位置钢筋。
(2)结构特点:①依靠墙体自重抵挡土压力作用;②在墙背设少量钢筋,并将墙趾展宽(必要时设少量钢筋)或基底设凸榫抵抗滑动;③可减薄墙体厚度,节省混凝土用量。
3.钢筋数量、位置、连接(绑扎、焊接)质量、钢筋保护层厚度等:
4.(1)第一车混凝土到场后立即开始浇筑不正确,首次浇筑应进行开盘鉴定,检查坍落度、浇筑位置、配合比等;
(2)每层600mm水平分层浇筑混凝土不妥,层厚过大,应减小浇筑层厚,
(3)新旧挡土墙连接处应凿毛、清扫、湿润后进行浇筑。
(4)可适量加水调整混凝土和易性不正确,施工过程不得随意加水,可进行二次搅拌或适当加入适量外加剂以调整。
5.(1)每层泄水孔上下对齐布置错误,上下应错开布置。
(2)墙后回填黏土不正确,应采用渗透系数大的土料。
案例(三)
【背景资料】
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桥梁,上部结构采用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;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,明挖扩大基础,地质勘察报告揭示桥台处地质自上面下依次为杂填土、粉质黏土、黏上、强风化岩、中风化岩、微风化岩。桥台立面如图3所示。
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:
事件一:开工前,项目部会同相关单位将工程划分为单位、分部、分项工程和检验批,编制了隐蔽工程清单,以此作为施工质量检查,验收的基础,并确定了桥台基坑开挖在该项目划分中所属的类别。
桥台基坑开挖前,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,上报监理工程师查。
事件二:按设计图纸要求,桥台基坑开挖完成后,项目部在自检合格基础上,向监理单位申请验槽,并参照表3通过了验收。
【问题】
1.1)写出图3中结构A、B的名称。(2)简述桥台在桥梁结构中的作用。
2.事件一中,项目部“会同相关单位”参与工程划分指的是哪些单位?
3.事件一中,指出桥台基坑开挖在项目划分中属于哪几类?
4.写出表3中C、D代表的内容。
【参考答案】
1.(1)结构部位A:台帽:结构部位B:锥坡。
(2)作用:是桥梁梁端的支柱,传递梁以上的荷载;承受路基填土的水平推力;保证与桥台相连的路基的稳定。
【解析】(1)
(2)桥台:设在桥的两端;一边与路堤相接,以防止路堤滑塌:另一边则支承桥跨结构的端部。为保护桥台和路堤填土,桥合两侧常做锥形护坡、挡土墙等防护工程。
2.有关单位是建设、监理、分包等单位。
3.根据《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》CIJ 2-2008:桥台基坑开挖每个基坑属于检验批。
4.C:经纬仪或全站仪:D:全站仪或钢尺。
【解析】
案例(四)
背景资料:
某公司承建一座再生水厂扩建工程。项目部进场后,结合地质情况,按照设计图纸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。基坑开挖尺寸为70.8m(长)x65m(宽)x5.2m(深),基坑断面如图4所示。图中可见地下水位较高,为-1.5米,方案中考虑在基坑周边设置真空井点降水。项目部按照以下流程完成了井点布置,高压水套管冲击成孔→冲洗钻孔→A一填滤料→B→连接水泵→漏水漏气检查→试运行,调试完成后开始抽水。因结构施工恰逢雨期,项目部采用1:0.75放坡开挖,挂钢筋网喷射C20混凝土护面,施工工艺流程如下:修坡→C→挂钢筋网→D→养护。
基坑支护开挖完成后项目部组织了坑底验收,确认合格后开始进行结构施工。监理工程师现场巡视发现:钢筋加工区部分钢筋锈蚀、不同规格钢筋混放、加工完成的钢筋未经检验即投入使用,要求项目部整改。结构底板混凝土分6仓施工,每仓在底板腋角上200mm高处设施工缝,并设置了一道钢板。
【问题】
1.补充井点降水工艺流程中A、B工作内容,并说明降水期间应注意事项。
2.请指出基坑挂网护坡工艺流程中C、D的内容。
3.坑底验收应由那些单位参加?
4.项目部现场钢筋存放应满足哪些要求?
5.请说明施工缝处设置钢板的作用和安装技术要求。
【参考答案】
1.(1)A:安放井点管;B:用黏土填满压实
(2)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,每天检查不应少于2次。当井内水位上升且接近基坑底部时,应及时处理,使水位恢复到设计深度。
2.C:成孔、插筋、注浆D:喷射C20混凝土
3.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、监理单位、勘察单位。
4.存放的仓库应干燥、防潮、通风良好、无腐蚀气体和介质。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,必须垫高、覆盖、防腐蚀、防雨露,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。
5.(1)作用:止水;(2)安装技术要求:钢板高度不小于200mm、厚度不小于3mm。